昌鑫号

持续“减负” 明星基金经理寻求规模“舒适区”

今年以来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纷纷卸任在管基金产品,管理规模持续“减负”,引发行业思考。

多位基金人士称,主动权益类产品非常依赖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能力,“一拖多”容易造成管理人精力分散,规模“减负”后可以更专注于投研工作。

知名基金经理纷纷卸任

近日,信达澳亚基金公司公告,旗下“顶流”基金经理冯明远因工作调整,卸任信澳星奕混合、信澳科技创新一年定开混合两只基金,前后两者分别由李博、吴凯掌舵。此次卸任后,冯明远的管理规模减少约26亿元,但依然管理合计超160亿元规模的4只基金。

此前,东方基金基金经理蒋茜先后卸任东方主题精选、东方创新科技和东方创新成长的基金经理,其中,前两只产品系其“成名作”。目前,其仍有两只基金在管,分别为东方兴瑞趋势领航和东方匠心优选,但均为规模1亿元左右的基金产品。

与蒋茜正好相反的是,管理规模超50亿元的东方阿尔法基金“大将”唐雷,11月初卸任“迷你基”东方阿尔法兴科一年持有混合,但其依然管理东方阿尔法产业先锋混合、东方阿尔法优势产业混合两只拳头产品。

今年以来,还包括谢治宇、萧楠、周蔚文、葛兰、蔡嵩松等多位“顶流”基金经理“减负”前行,曲扬、王宗合、王垠等知名基金经理也纷纷加入“卸任潮”,他们多是所在基金公司的顶梁柱,其中部分基金经理已经在“全面减负”后离职。

杭州闻基之道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闻群表示,基金经理卸任产品或离职,是行业内的正常现象,他们卸任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离职的前兆,通过逐步卸任在管产品,达到平稳离职过渡的目的;二是面对业绩大幅下滑的压力,通过“减负”寻求出路;三是也有人出于其他方面的考虑,例如将更多精力转向管理岗位、其他方向、培养新人等。

“一拖多”易造成精力分散

不少“顶流”基金经理在卸任前的管理规模达到数百亿元,而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在“减负”后管理规模仍超过400亿元,其中有人掌舵的产品一度超过20只,这种“一拖多”式的管理风格引发市场担忧。

记者发现,很多“顶流”基金经理旗下的多只产品的操作风格相似,甚至连前十大重仓股的配置比例都较为接近,而他们管理的产品规模中最大与最小的差距往往超过百亿元,但丝毫不影响近乎雷同的投资逻辑。

例如,号称“科技猎手”的冯明远,长期深耕新能源、高端制造、信创及电子等成长赛道,其三季度管理的信澳新能源产业股票、信澳研究优选混合的前十大重仓股完全一致,仅有个股的持仓比例不同。

此外,“顶流”谢治宇管理的近160亿元规模的兴全合宜混合与20亿元规模的兴全社会价值三年持有混合,这两只产品三季度末的前十大重仓股也有一半比例重叠。

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姚旭升表示,主动权益类产品非常依赖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能力,“一拖多”容易造成基金经理精力分散,而每位基金经理都有自己擅长的能力圈,很难对各个行业都进行全方位的覆盖和研究,导致旗下管理的多支基金的风格几乎相同,持仓结构相似,容易出现所有产品业绩共振的情况。随着明星基金经理不再一味追求规模,而是以保障投资人利益为首要目标,坚守自己的能力圈,提升管理质量,有利于其把更多精力集中在投研上,提升核心产品的业绩水平。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