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鑫号

金融赋能科技大有可为

近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会议强调,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作为技术经济的产物,科技金融对于提升经济发展质效,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科技金融通过创新安排金融工具、制度、政策与服务,能够有效提高金融服务供给与需求匹配的效率,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协调发展。另一方面,科技金融以金融机构数字化改革为抓手,加快资本等要素在产业间自由流通和优化配置,进而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近年来,我国顺应科技金融发展新趋势,在政策体系、金融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地方政府健全科技金融政策,以贷款贴息、补贴等方式支持科技企业发展;银行将新兴科技手段与自身业务融合,创新信贷产品体系,推动业务流程优化;创投机构通过参与政府引导产业基金等方式深度参与科技型企业发展,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形成衔接。

但从客观上看,对标成熟市场,我国科技金融发展还存在不少可以优化提升的空间。未来应在产品创新、业务流程重塑、健全监管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发力,优化科技金融生态环境,提升金融在技术创新长期资本形成过程中的资源配置效率。

宏观层面,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发挥好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体制机制优势,集中力量办好“大事”。创新财税制度,营造更加优良的投资服务环境,吸引更多社会资金进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转化等创新活动中。推进金融体制改革走深走实,通过优化审批程序、拓展上市标准等方式,鼓励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引导优先股、可转债、供应链金融等多种融资模式规范发展。促进创业投资市场发展,从政策端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生态,鼓励引导长期资金加大对“早、小、硬”科技企业的资本支持,在政策优惠和退出通道方面提供更宽松的政策支持,进一步激活创新市场活力。

要以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抓手,完善资本市场投资和融资功能。稳步推进全面注册制改革,加强各板块的互联互通,综合考虑行业、市值、财务指标等不同特征,满足不同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推动投资者结构转变,引导各类养老金、保险资金、银行理财资金流向优质科技创新企业。加快转板机制建设,畅通退市后融资通道,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打开多元化渠道。

完善数据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据要素与金融业务的融合度。健全数字要素收集、存储、处理、共享以及数字安全保障等机制,构建新型基础设施,解决数据孤岛问题、实现互联互通,改善发行、交易、结算等服务程序,拓展服务渠道。建立更具深度和针对性的科技创新企业信用评价、市场定价、风险控制模型,推动数据规范管理,并以此为基础实施分类定制、精准投放模式,推动业务重塑和管理模式变革。

中观层面,金融机构加大力度“向后”发力,以产品端为突破口,创新和丰富科技金融供给。健全信用管理机制,完善融资担保、抵质押品管理机制,并丰富银行信贷产品,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在授信、期限、额度、模式上进行差异化设计;创新债券融资工具,丰富债券融资产品,加快资产证券化发展,重点支持科技创新中小微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创业投资机构深度参与企业发展和治理,为优质企业提供知识、人才、专业技能等,提升企业经营水平。

对监管机构而言,监管能力要“向前”重构,针对科技金融风险复杂化与金融监管目标分散化趋势,进一步探索完善科技金融监管机制。对接先进监管标准,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引导数据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价值发挥。完善数据安全监管架构,提高内部合规要求,设立科技监管大数据平台和风险早期预警防范机制。健全信用共享共治机制,完善融资担保、抵质押品管理等机制,引导金融机构调增风险准备比例,同步加强事后监管与风险补偿,完善风险监管与防控机制。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