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在香港网球公开赛女单决赛中,俄罗斯选手施耐德以2:0战胜英国选手博尔特,夺得冠军。这是20岁的施耐德本赛季赢得的第四个女单冠军头衔,此前她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德国巴特洪堡和泰国华欣三站巡回赛中取得了胜利。随着本站以及同一天进行的江西九江站比赛的结束,本年度的中国网球赛季也正式画上了句号。
女单决赛由施耐德对阵英国选手博尔特。施耐德在本赛季表现出色,已经在WTA华欣站、巴特洪堡站和布达佩斯站夺得冠军。在本场比赛中,施耐德从开局便占据主动,首盘迅速取得5-0的领先优势,并以6-1赢下首盘。第二盘中,博尔特依旧未能找到比赛状态,一度连丢15分,最终施耐德以6-2再胜一盘,锁定比赛胜利。
凭借本赛季的第四个冠军,施耐德获得了250个积分和35250美元奖金,排名上升至第12位,创造了职业生涯新高。此外,获得亚军的博尔特即时排名也跃升至第23位,亦为其职业生涯最高排名。
施耐德
“我出生在四月二日,我非常喜欢二和四的组合。显然,现在正是2024赛季,”世界排名第14位的施耐德说道。“有很多奇妙的巧合,比如我在华欣赢得的冠军正好是该赛事的第四年举办。”这是施耐德全家首次在赛场边见证她夺冠,一家人在香港度过一段美妙的时光。
“我妈妈已经制定了一个计划,”施耐德说。“我有三天时间和他们在一起,我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去迪士尼乐园和海洋公园。我有一个弟弟,所以我非常期待去那里体验一些刺激的项目。我在这里的几场比赛中也体验到了不少刺激!”
本届香港公开赛吸引了包括王欣瑜、王曦雨、袁悦等中国球员出战。此外,前大满贯冠军哈勒普也持外卡亮相。原计划参赛的日本名将大坂直美虽然提前结束赛季,但仍赶赴香港参与了赛事推广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比赛的赛事总监由两届大满贯得主李娜担任,这是她首次担任职业赛事总监。42岁的李娜是中国网球的里程碑式人物,她先后夺得了2011年法网与2014年澳网冠军,是亚洲首位夺得大满贯女单冠军的运动员。
李娜
“香港赛在软件方面是完美的,对球员的照顾、与球迷之间的互动,各种方面都是顶级的,但若想要举办更高级别的比赛,硬件上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李娜评价道。
对此,香港浸会大学体育运动及健康学系教授刘永松指出,香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两年前才重组成立,尽管香港早在90年代就已经举办过职业赛事,但本地网球人才依然比较稀缺。借助李娜在网坛的巨大影响力,将有助于香港更好地融入网球巡回赛体系。
内地与香港在体育领域的交流不仅限于网球,还涵盖了众多项目,且交流愈发深入。多年来,内地奥运健儿访港活动已有二十余年历史,今年的“奥运天团”访港活动再次在香港市民中引发热烈反响。在为期三天的活动中,三场公开活动的约5300张门票均被迅速抢空。无论是国乒、国羽、跳水队还是游泳队,运动员们所到之处都汇聚了大批热情的粉丝。
奥运会后,内地奥运健儿代表团访问香港已经成为两地体育交流的惯例。这些访问不仅是体育层面的互动,更是两地文化交融的重要体现。除了四年一度的奥运健儿访港活动,内地与香港在奥运会层面还有其他合作,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马术比赛场地设在香港。此外,自1997年香港回归以来,内地向香港输送了大量优质运动员和教练,为香港在奥运会及其他国际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025年全运会将是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具有重要的区域融合和大湾区建设意义也将进一步巩固粤港澳地区的体育互动。对香港来说,这也是提升其体育发展的重要契机。
据香港媒体此前的报道,目前香港体育的发展主要依赖政府资助。以香港体育学院为例,其89.5%的收入依赖于政府注资的精英运动员发展基金。明年全运会的举办有望进一步推动大湾区内的体育交流,为香港体育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其商业化进程,减轻对政府资助的依赖。
刘永松表示,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在基建、金融、法律等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对包括体育领域在内的各个行业人才都是不小的吸引力。明年,香港和内地共同举办全运会,既是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挑战。
“港珠澳大桥的落成极大地促进了大湾区的人才交流,明年香港将承办全运会8个项目的比赛,是很好的机会。”刘永松说,随着香港与内地城市的关联进一步加深,依托广州和深圳等城市已有的硬件设施,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香港完全有能力联合内地一起申办青奥会甚至亚运会。
可以肯定的是,2025年全运会后,大湾区的体育事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相信届时香港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内打造更多具有影响力的体育IP,同时,内地的体育市场和赛场也将看到更多来自香港的力量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