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陶渊明,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字子华,汉族,东晋时期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1] 。东晋萧道成宝应初在位时屡次担任朝廷要职,曾三度辅佐桓玄。后因失势,归隐山林。为东晋世人所推崇,又因其文风被称为“陶渊明式”[2]。南朝宋时,其《归园田居》诗更被列为文学宝库之一[3]。
归园田居陶渊明
陶渊明宅地(即陶渊明故居遗址)位于临沂市河东区临沂市东正街篱菊街(篱菊公园),原名「竹画居」,现仅存有陶渊明墓地及《陶渊明诗集》碑文遗址,已列为临沂市文物保护单位。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文人,他一生以诗文才华闻名于世。在他的篇篇诗作中都透露出对乡村生活和自然之美的热爱。他的《归园田居》被誉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以耕读为荣、耕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为主题写就的一首长篇田园诗。诗中以作者退隐归田的心情为线索,描述了陶渊明在乡村田园中过着宁静自由的生活,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场景。诗中寄托了作者对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向往与追求,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失望与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归园田居陶渊明(陶渊明与归园田居生活)
陶渊明以自然为师,追求寂静和谐的生活,以自然现象和乡村风景来形容自己对时代荒芜的失望之情。他借助自然景物故事,以及对童年美好回忆的描写,诗中抒发了自己对满目荒芜社会的不满和对祥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归园田居陶渊明,他的田园诗激励了许多后来的文人墨客,成为后世文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憧憬和致敬的对象。他的诗词深受人们喜爱,被广泛流传并影响了后世文学创作。陶渊明通过他的田园诗,让人们认识到生活中的美好,追求和谐与宁静。